各位親愛的好友和弟兄姊妹:
很抱歉!我一向以為自己電腦防毒的工作做得不錯,加上我們幾乎不隨便上網,沒想到還是中毒了。
不過比較慶幸的是,有些朋友回應他們打不開或沒收到這封「幸福的親子關係」信件,但願我的疏忽沒有造成任何人的電腦中毒。
我還是百思不解,我的檔案裡並沒有「幸福的親子關係」這個文件。倒是雪妮最近為了配合教會今年「家庭年」寫了系列的「幸福宅急便」,其中有一篇檔名是叫「幸福宅急便Ⅱ∼幸福的親子關係」。
徵詢她的同意後,我把它寄給大家,也許神要我們一起思想「幸福的親子關係」。我個人覺得她寫講章是非常認真的。
還好星期一休息,加上這兩天是福音隊沒來的空檔時期,可以整理兩部電腦,同時也把這封信寄給大家。
敬祝 在主裡幸福!
正修 敬上
幸福宅急便Ⅱ∼幸福的親子關係
經文:箴言22:6∼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
箴言13:24∼不忍用杖打兒子的,是恨惡他;疼愛兒子的,隨時管教。
壹.前言
目前的社會,物資流通很方便,全省各地的名產都可以宅配到家;屏東的萬巒豬腳可以宅配到花蓮來,我們花蓮有名的扁食和麻薯也可以宅配到各地……。
屬靈的層面也相仿:如果我們是活在主的愛中、活在真理中的話,神所賜的幸福也必能宅配到我們的生命中、宅配到我們的家庭中。
我在「幸福宅急便」的系列分享,包括有:
幸福宅急便Ⅰ 幸福的夫妻關係
幸福宅急便Ⅱ 幸福的親子關係
幸福宅急便Ⅲ 幸福的天路歷程
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「幸福的親子關係」;也許我們在座的弟兄姊妹們,不一定都已經為人父母,但至少我們都是為人子女;也許有些家庭的孩子已經長大,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把聖經的原則應用到身邊的孩子身上。甚至我們也能夠應用到,對於教會屬靈的嬰孩,如果我們是「屬靈的父親或是母親」的話,我們的原則在哪裡?
對於我個人來說,「幸福的親子關係」也是我的期待,不過我的孩子還小,所以在生活實例的應用上和感受上,要求神憐憫,我也正在學習。
不過很感謝神,教會在6/28∼6/29日兩天,安排了由杜榮華長老分享的系列講座,包含的主題有:「模範夫妻」、「健康的教會」和「愛的管教」,內容非常令人期待。
無論如何,我們懇求神今天醫治我們與原生家庭的親子裂痕;也修補我們與兒女之間的親子落差;同時也提振我們在屬靈層面的負擔。我們求神帶領。【禱告】
貳.引言
「親子話題」通常是為人父母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部分;如果有人現在針對親子關係問你:「你幸福嗎?」你會怎麼回答?是「很美滿」還是「很難回答」?
要如何維持「幸福的親子關係」呢?我們用三個「幸福密碼」來談:
幸福密碼1:要教他。幸福密碼2:要管他。幸福密碼3:要愛他。
我們先來看一段畫面:【•不要忽略孩子的模仿(短片)……。】
參.大綱
一.要教他∼要從小教養
箴言20:11∼孩童的動作是清潔,是正直,都顯明他的本性。
箴言22:6∼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
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:孩子是清潔的(像一張白紙),是正直的(像一把尺);聖經告訴我們要趁著孩子還沒被世界玷污以前,要教他走「當走的道」。
「教養」有「開始」、「啟動」和「出發」的意思。「從小教養」是聖經提醒父母的一個時間點,因為這樣的努力將會幫助孩子「到老也不偏離」那使他繼續保持清潔和正直的力量。
教養包含了「身教」和「言教」兩個部分。從聖經的角度來看,教養的原則是:1.用「上帝的真理」來教孩子 2.用「生命的榜樣」來教孩子 3.用「智慧的方法」來教孩子
1.用「上帝的真理」來教孩子
申6:6-9∼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,都要記在心上,7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,無論你坐在家裡,行在路上,躺下,起來,都要談論。8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,戴在額上為經文;9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,並你的城門上。
這段經文提醒神的百姓,不只自己要把神的話記在心上,「還要殷勤教訓自己的兒女」,怎麼殷勤呢?無論是坐在家裡,行在路上,躺下,起來,都要談論。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,戴在額上為經文;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,並你的城門上。簡單說,就是要想盡辦法、隨時隨地用神的話語教訓(教導)孩子。
對今天的我們來說,我們可以做的是:(應用)
建立家庭祭壇(定期舉行家庭禮拜),
與孩子一起讀聖經、看福音性節目,
提供孩子信仰化的環境,
幫助孩子有固定的教會生活,
讓孩子知道敬拜上帝是非常重要的,
趁孩子記性最好的時候讓他們記住神的話語…
路2:42-47
2:42當耶穌十二歲的時候,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;
2:43守滿了節期,他們回去,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,他的父母並不知道,
2:44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。走了一天的路程,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;
2:45既找不著,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。
2:46過了三天,就遇見他在殿裡,坐在教師中間,一面聽,一面問;
2:47凡聽見他的,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。
「凡聽見他的,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。」主耶穌能夠對「真理」這麼認識、能夠對神的話語如此熟悉,是因為母親馬利亞從小教導他……。(這是合理的解釋,因為傳統的說法是:馬利亞的先生約瑟很早就離世)。
這是孩童時期的主耶穌。
當主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,是用什麼使魔鬼啞口無言的?也是神的話!(主耶穌所引用的三句話都出自申命記…。)用真理教導孩子很重要。
2.用「生命的榜樣」來教孩子
提後1:5∼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,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,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,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。
王下15:3∼亞撒利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效法他父親亞瑪謝一切所行的。王下15:34∼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。
俗話說:「身教重於言教。」父母是孩子最容易學習的對象,就像我們剛才所看到的短片那樣。孩子往往是父母親的縮影,孩子也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…。
如果父母親是守時的人,通常孩子也容易有時間觀念;如果父母親經常使用「請、謝謝你、對不起」的字眼對話,孩子也容易成為有禮貌的人。
孩子的感受力很強、很敏銳,家人之間的感情好不好,孩子也都可以感受得到;所以,家庭中彼此相愛的氣氛需要用心經營。
良好的「夫妻關係」是孩子很重要的榜樣。「親子關係」若是出了問題,常常是來自於「夫妻關係」有了問題。也不是只有「隔代教養」和「單親家庭」的孩子會出問題。「夫妻關係」不和睦的家庭,出現「問題孩子」的比例並不亞於「隔代教養」和「單親的家庭」。
所以,和睦的夫妻關係,是孩子充滿安全感的原因之一,也是對孩子最好的身教。
孩子透過「觀察和體驗」的方式,從父母的身上學習生活。有位作家在她所寫的「孩童的學習模式裡」,就說到──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批評裡,他就學會定罪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仇恨裡,他就學會鬥爭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嘲笑裡,他就學會害羞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羞愧裡,他就學會自責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包容裡,他就學會忍耐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鼓勵裡,他就學會自信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稱讚裡,他就學會感激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公正裡,他就學會公平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安全裡,他就學會信心。
如果一個小孩活在仁慈裡,他就學會愛心。
3.用「智慧的方法」來教孩子
1)幫助孩子多方思考發問
猶太人的教育方式∼當猶太小孩第一天上學時,媽媽就提醒他兩件事,就是:「多發問」和「要在別人身上,發現自己和別人有何不同」。
1965年的「諾貝爾物理學獎」得主費曼,他曾說過爸爸送給他的三個禮物,就是開啟他三方面的能力:會思考、會想像、有創意。的能力,從他爸爸的教育中他才知道,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個答案。
2)幫助孩子懂得承擔責任
這可以從生活中訓練。
似乎有不少的孩子都會誤以為做家事是媽媽一個人的事。
我記得我曾經分享過,起初我的孩子都說:「媽媽我幫你擦桌子、我幫你洗碗」,我都會糾正她說:「家事就是全家人的事」,擦桌子和掃地都是全家人應該彼此分擔的工作,每個人都有責任,所以應該說:「媽媽,我來幫忙掃地」,而不是說,「媽媽,我來幫你掃地。」
3)別讓孩子失去學習機會
不要扼殺孩子的學習空間。從生活細節來說:
a.不應當幫孩子寫作業∼可以協助他完成,但不要替他完成。(不要當代工)
b.不輕易幫孩子付代價∼如:書包自己背;以及學習承擔作錯事的彌補和抱歉……等。(不要當代打)
c.不隨便幫孩子作事情∼對孩子而言學習的過程往往比結果來得重要(作實驗的例子)。(不要當代辦)
所以,父母不要當孩子的代工、不要當代打,也不要當代辦;也就是說,「要有所幫有所不幫」。
二.要管他∼要適度管教
我們都體會過:教導孩子,第一次就教他正確的,比你日後要去糾正他,來得更容易。你說,我的孩子都已經這麼大了,都已經上小學、上國中了,現在管和教是不是來不及了?也許難度會更高,但是如果「現在不管不教,以後可能會更難。」
1.用「聖經的教導」來管孩子
「只養不教」是溺愛的表現,「只管不教」是錯愛的表現,「情緒管教」是無愛的表現。
箴言裡面可以找到許多「用杖管教孩子」的經文(比如箴言19:18;22:15;23:13-14;29:15、17),。
在古代近東地區,管教是使用杖責打孩子,但仔細查考經文,都會發現「用杖管教孩子」的背後都有一個神聖的目的∼是為了孩子的好。比如:
箴19:18∼趁有指望,管教你的兒子;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。目的:不可任他死亡
箴29:15、17∼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;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。管教你的兒子,他就使你得安息,也必使你心裡喜樂。目的:能叫孩子醒悟過來(加增智慧)
箴22:15∼愚蒙迷住孩童的心,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。目的:幫助孩子趕除愚蒙
箴23:13-14∼不可不管教孩童;你用杖打他,他必不至於死。14你要用杖打他,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。目的:叫他必不至於死、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。
「管教孩子」目的是為了孩子好,動機是出於神的愛。
詩篇127:3說:「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;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。」
在管教的部分,聖經提供我們一些平衡點,讓我們不至於一意孤行的期待孩子實現我們的願望,或是用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小孩,或是帶著情緒來管教小孩。
所以,保羅在新約的書信裡同時提醒作父母的「不要惹兒女的氣」。
西3:21∼你們作父親的,不要惹兒女的氣,恐怕他們失了志氣。
弗6:4∼你們作父親的,不要惹兒女的氣,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。
無論如何,作父母的要留意「不要用情緒管教兒女」、「不要激怒兒女」,導致他們喪失志氣。「惹兒女的氣」,原文是「激動、觸怒兒女」。是指過度的使用尊長的地位,導致兒女反彈,觸動他們的怒氣。
2.用「一致的原則」來管孩子
夫妻應當有一致的管教原則。大部分的孩子感受力都很強,都很敏銳,很會察言觀色,同時他們也很清楚大人的尺度在哪裡。
如果孩子知道媽媽堅持睡覺以前不能吃糖果的話,那麼當他想吃糖果時,他一定是去找爸爸;如果他知道賴在地上哭對爸爸一點也沒用時,那麼他一定就轉向心軟的媽媽…。
這就是教養原則不一致的後遺症,孩子學會了在爸爸媽媽之間穿梭、鑽漏洞,並且學會了不遵守規則…等性格。
3.用「正確的態度」來管孩子
我們都知道:「要害一個孩子很簡單,就是他要什麼你都給他,他說什麼你都順著他。」
管教與疼愛並不違背,疼愛有別於溺愛和放縱,如果孩子做錯事了,我們沒有用愛來糾正他、管教他,那是害他不是愛他。
就好像我們與天父的關係一樣,天父愛我們,所以當我們作錯事的時候,天父必定管教我們、責備我們。「我兒,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(或譯:懲治),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;因為耶和華所愛的,他必責備,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。」(箴3:11-12)。所以,我們不可藐視管教,也不可因管教而動怒。
孩子需要隨時知道他是被愛的;鼓勵他是出於愛,處罰他也是出於愛,這是最好的平衡,因為真正最嚴重的處罰方式就是:放棄他、不理他。
三.要愛他∼要隨時關愛
「愛≠讓孩子成功」,「愛≠給孩子舒適的環境」,「愛≠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」;「愛是提供孩子安全感、讓孩子放心」。愛的付出包含:
1.用「完全的接納」來愛孩子 2.用「耐心的陪伴」來愛孩子 3.用「敞開的溝通」來愛孩子
1.用「完全的接納」來愛孩子
孩子是可愛的,但卻不是完美的。
每個孩子都可能有他非常可愛的地方,但同時也有讓人頭痛的地方。
接納優秀的他,也接納犯錯的他;接納傑出的他,也接納落後的他;接納順服的他,也接納表達自我意見的他……;全人的接納。
來自美國的羅慧夫醫師自1959年由美國抵台至今將近50年,他在台灣這塊土地上,奉獻了他的生命,他是第一個加護病房、灼傷中心、唇顎裂顱顏中心、自殺防治中心的成立者,更在1989年12月他繼續其醫療理念,捐款三百萬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。
羅慧夫醫師親手幫助了無數台灣唇顎裂的小朋友,他不只要為這些可能被遺棄的小孩動手術,他有時還要安慰那些勇於承受外在壓力和別人異樣眼光的父母。他最常對這些父母親說的一句話是:「因為上帝知道你有很多的愛,所以把這特別的孩子賜給你們!」
什麼是「完全接納」?「完全接納」是:不以自我的願望來設限孩子
報章媒體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心酸的報導:一個孩子他的求學過程很辛苦卻也很順利,母親對他的期望很高,而他也很順利的考上托福出國留學。
就在他畢業拿到學位的當天,他寫了一封信給媽媽,之後便跳樓自殺身亡。信中有句話非常刺痛人心,他說:「媽媽,妳的夢,我幫妳圓了,請妳放我一馬。」媽媽看完信之後,因為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,也住進了精神病院。
其實類似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。神賜給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,每個孩子有不同的位置和舞台;我們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,加在孩子的身上。
同時我們也要隨時準備迎接孩子的成長。
成長中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,都會快速轉變,父母們要隨時預備好與孩子一起成長,成為他人生中,每一個階段,最合適的陪伴者。
2.用「耐心的陪伴」來愛孩子
愛就是給他們時間,愛就是陪伴他們長大。
愛是與嬰孩一起爬行;與幼童一起行走;與兒童一起跑步;然後站在青少年身旁,陪伴他一同長大成人。
陪伴是所有一切方法的基礎,陪伴就是提供時間、提供榜樣、提供關愛。
成功的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「在場」∼這是很重要的提醒。
我們參與了孩子的喜怒哀樂,我們用時間、用生命陪伴孩子,這才是孩子的幸福。
3.用「敞開的溝通」來愛孩子
就是提供隨時開放的溝通管道:
1)讓孩子覺得被關心看重
看重與孩子的心靈互動,讓孩子覺得被關心、被尊重。
2)讓孩子不害怕說誠實話
孩子不說實話的原因:怕被處罰、怕你難過。
我的大女兒第一次上學讀幼稚園的時候,因為老師習慣用打罵的教育方式,所以她適應的很不好。
有一天,老師跟我說「于愛中午因為想媽媽而哭了一下」。我私下問于愛有沒有哭,她說:「沒有。」可是她的兩個眼袋都腫腫的。
我們也都會擔心她是不是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?像是被欺負等等;可是那天,于愛並不多說學校的事,甚至連哭的事也不想多提,只是說:「我不喜歡上學」、「我想留在家裡」。
等她注意力稍微轉移之後,我就針對她對學校的印象,隨口聊聊說:「愛愛,學校裡有許多老師和同學,他們如果說了什麼話,或有一些讓你害怕的動作,你不要放在心裡,不要記得。」于愛在聽了我說的一番話之後,終於鬆口說:「對呀,我就是想要忘記。」我說:「想忘記什麼呢?」于愛:「就是中午哭哭的事呀!」我問:「為什麼想要忘記呢?」于愛:「因為我怕媽媽難過。」(因為剛開始上學的時候,只要跟媽媽說再見,她就會忍不住掉眼淚;我跟她說,她這樣哭會讓媽媽難過)
這是怕父母親難過而不說實話的例子。
3)讓孩子把您當做好朋友
親子間的互動其實是教學相長。當然,孩子把父母當作是好朋友,並不是說,讓倫理關係瓦解,或是放任他完全自由,以致於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和行蹤;而是說除了在教導孩子之外,也尊重孩子、瞭解孩子,陪伴孩子。
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,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「參與不足」和「誤解」。
肆.結語
好幾年前,我的好友寄給我一篇短文,叫作「傑出父母的畫像」,它列出了十項孩子們心目中「模範父母」的形象:
1.不要在兒女面前吵架。
2.對每一位子女一視同仁,絕不偏心。
3.絕不向兒女說謊。
4.父母之間必須互相寬容。
5.父母必須與兒女建立朋友關係。
6.歡迎孩子帶朋友回家。
7.請回答孩子的問題。
8.不在公共場合或同儕面前斥責或處罰兒女。
9.多看孩子的優點,少惹動孩子的缺點。
10.情緒穩定,堅持對兒女的愛。
感謝神,不論社會潮流如何的變遷,聖經的教導總不改變,並且適用;求神賜福我們,在神的愛中開啟「幸福密碼」:
幸福密碼1:要教他∼要從小教養
幸福密碼2:要管他∼要適度管教
幸福密碼3:要愛他∼要隨時關愛
求神賜福我們有幸福的家庭,幸福的夫妻關係,及至幸福的親子關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