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江守山
出版日期:2013 年08 月 30 日
塑化劑、毒澱粉、不會融化的冰淇淋、不發霉的麵包…各種違反自然的添加物讓消費者一次次受到驚嚇。在添加物無孔不入的時代,以前阿嬤有一套到菜市場挑選新鮮好食材的訣竅和標準,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聰明的消費者,你的「好食物雷達」需要調整一下,才不會採到地雷了!
腎臟科名醫再度分享:想要健康吃,要先安心買!
許多你「以為」挑選好食材的標準,其實就是危險食品的訊號!消費者喜歡「俗又大碗」、「以貌取食」的錯誤觀念,正是台灣飲食安全暗藏危機的根源。
例如:消費者喜歡挑選魚鰓色澤紅潤、眼睛透明光亮、魚肉堅實彈性的鮮魚,正可能是甲醛保鮮的結果!海鮮為求賣相,還有非法添加福馬林和工業染料皂黃的情況。消費者挑選雞肉不希望骨頭佔去太多重量,總看上雞腿肉質豐厚,骨骼較細的,殊不知吃抗生素的雞就是長這個樣子!……你需要知道有問題的食物長什麼樣子,就不用擔心買到有問題的食物。
要吃得安心除了要飲食避險之外,江守山也要告訴讀者,許多訛傳訛的飲食迷思,讓許多國人暴露在健康風險中,例如:大骨湯即使熬煮8小時一樣沒有鈣,想要補鈣不如吃豆腐魚湯;牛奶並不能預防骨質疏鬆,而且有抗生素和荷爾蒙的隱憂。
想要健康吃,就要先建立好飲食心主張。
從採購、保鮮、料理到外食,撇步通通告訴你為了讓身處黑心飲食風暴的消費者,吃得健康又安心,江醫師特別公開自己幾十年來的「選購」、「保鮮」、「料理」、「外食」四大守則,幫助你減少毒素攝入,過健康無毒的生活:
◎第1守則──聰明選購:
少碰農藥殘留量高的蔬果,例如四季豆、碗豆等豆菜類;避免在颱風前搶購蔬果,因為農藥還來不及代謝就被採收,結果蔬果農藥殘留過高;不買色澤太紅太白的海鮮,冷凍後的魚肉應呈暗紅或咖啡色,越紅越白的反而是加了漂白水或染色處理。
◎第2守則──聰明保鮮:
蔬果盡量不要冰,應放在陰涼通風處,若存放冰箱,會降緩農藥分解,導致農藥殘留更高;避免使用塑膠袋、保麗龍或保鮮膜,包裝袋上的塑化劑才不會與食材融為一體;從傳統市場買回的肉品應冷凍保存,而超級市場買回的電宰肉品則應冷藏保存。
◎第3守則──聰明料理:
蔬菜清洗前先去頭去尾,再以蘇打水浸泡5分鐘,最後再用自來水沖掉,才能達到去除農藥的效果;解凍魚肉應以自來水緩緩沖5分鐘,解凍豬肉應置於冷藏庫7天、牛肉應置於冷藏庫14天,才能美味不扣分,又吃得到肉品的營養。
◎第4守則──聰明外食:
不吃油炸類和豆菜類,避免致癌物和農藥入口;不吃糖醋魚,因為不新鮮的魚才會做成糖醋或紅燒等重口味料裡;不吃鳳梨蝦球,為了增加蝦球的爽脆口感,業者會添加硼砂;不吃薑絲大腸,大腸的Q彈與酸味,絕大多數用的是工業用冰醋酸。
除此之外,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分辨黑心食材與安心食材的差異,隨書附贈【黑心品vs安心品比一比】小別冊,幫助消費者快速辨識、毒不入口。
例如:海鮮太紅太白都別買,因為好看的顏色很可能是經過染色處理;雞腿骨太細的雞別買,因為長肉不長骨的雞,很可能是打了生長激素的「速成雞」;塑膠瓶裝的醬油別買,因為釀造醬油沒有添加防腐劑,必須經過高溫殺菌和裝填,所以只能使用玻璃瓶、金屬蓋封裝;顏色太白的麵條別買,因為正常的麵製品是微黃色,色澤白皙的麵條可能經過漂白或增白……等等。
還特別整理出無法從外觀分辨優劣的台灣10大危險食品,像是:花生粉、豆菜類、大鮪魚、小章魚、豬腎臟、鳳梨蝦球、咖啡粉……等,幫助消費者趨吉避凶。
本書特色
1、沒人敢說的真相,腎臟科名醫通通告訴你:
作者江守山以他腎臟科醫師對毒物的了解,加上多年來經營食材通路的豐富經驗,大膽揭發台灣飲食背後鮮為人知的真相,而消費者喜歡「俗又大碗」、「以貌取食」的錯誤觀念,正是台灣飲食安全暗藏危機的根源。
2、選食停看聽!破解國人飲食6大迷思:
腎臟科名醫一一戳破以訛傳訛的飲食迷思,例如:大骨湯即使熬煮8小時一樣沒有鈣,想補鈣不如吃豆腐魚湯」;蝦貝蟹蚌蚵含有豐富的「固醇」而非膽固醇,其膽固醇含量比雞肉還低……等。
3、獨家特蒐!一眼揪出黑心食材:
為了讓消費者一眼就能分辨食材好壞,本書特別設計黑心食材與安心食材大PK單元,例如:無毒蝦子vs.添加蝦鮮染色的蝦子、健康雞肉vs.吃抗生素長大的雞肉……等,幫你看圖輕鬆買。
4、不可不知!台灣10大危險食品:
本書特別羅列風險度高、無法從外觀分辨優劣、不容易找到安心品的「台灣常見10大危險食品」,包括:花生粉、豆菜類、小章魚、豬腎臟、鳳梨蝦球、咖啡粉,以及鯊魚、旗魚或鮪魚等大型魚類食材。
5、注意!意想不到的基改食品:你一定不知道餅乾、配方奶、麵包、醬油、豆腐,甚至連糖果的原料和添加劑,都有可能來自基改的大豆和玉米。本書詳列10大基改食物、教你看懂進口蔬果的標籤,還整理出基改的衍生食品,降低吃到基改食品的風險。
6、 10個小問題,3分鐘測出飲食IQ指數:
你知道「牛排吃全熟或七分熟的人,比吃三分熟的人更容易罹患胃癌」、「黃金鯧魚比?仔魚更適合做為幼兒副食品」、「市面上的黃豆有80%是基因改造的產品」嗎?
本書提供10個飲食小問題,3分鐘就能知道你的食安常識合不合格。
四大NG食材保存法
想要保存食材,除了正確使用冰箱外,了解食材特性對症下藥也很重要,正確的保存方法除了能讓食材變得更好吃外,更重要的是能減少毒害。
以下是常見的四大NG保存方式,你是否也曾犯過呢?
答案就是PVC,因為PVC在製作時,會依所需的柔軟度增加塑化劑的含量,越軟的材質加的塑化劑越多﹔一般來說,半硬質PVC需添加十%至三○的塑化劑,軟質PVC則需添加三○至七○%的塑化劑,所以常見的PVC保鮮膜,便含有七○%的大量塑化劑。
也因此,到生鮮超市買魚(肉),我認為最好買急速冷凍並以HDPE塑膠膜包裝的冷凍魚(肉),因為保麗龍+保鮮盒包裝的生鮮魚肉不僅未經完整檢驗,光是包裝就是一大問題。至於傳統市場常用的紅白塑膠袋,就是含塑化劑最多的PVC袋,因此不建議使用。建議讀者在上市場時自備「保冷袋」,將所購買的魚、肉直接放入保冷袋中,既可減少塑化劑的毒害又可以做環保,一舉兩得。
保冷袋的尺寸大小可依據個人購買習慣,如果同時要買魚又買肉,建議不妨多帶幾個。
五大NG冰箱保鮮法
根據二○○七年國內一項針對北、中、南三大都會區民眾的「國人食物冷藏保鮮觀念」大調查,結果發現,九成民眾雖自認冷藏保鮮觀念良好,但進一步調查卻顯示,高達七成民眾採用不當的冷藏保存方式。
到底你家的冰箱是真保鮮還是細菌溫床?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檢視:
NG保鮮1--冰箱塞滿滿
江醫師保鮮建議:總存量不超過八○%,能不冰就不冰
一般來說,冰箱總存量最好不要超過八○%,以利冷空氣流通、維持冷度,所以能不冰的東西最好就不冰。尤其是蔬果,放在空氣流通處能加速農藥代謝,存放冰箱反而弊大於利。
NG 保鮮2──東西一買回來,就往冰箱塞
江醫師保鮮建議:標註日期,做好食材管理
你是否也是東西買回來就往冰箱塞,而打開冰箱拿出某樣東西,卻壓根不記得它已在冰箱裡放多久了嗎?這在台灣其實是很常見的狀況。因為沒有標示食材日期的習慣,所以常常不是不小心吃到過期食物,就是過期食物污染其他新鮮食材而不自知。想要避免這種狀況,最好的辦法就是食材(無論生食、熟食)放入冰箱前,先標日期、做好食材管理。有了每樣食材的「生日」,自然就能避免冰箱成為過期食物的儲藏庫。
NG保鮮3──把蛋放在冰箱的蛋架上
江醫師保鮮建議:蛋要尖頭朝下,放在冰箱內
台灣冰箱大多把蛋架設計在門上,這其實是個錯誤的設計,因為冰箱門常開開關關,使蛋的營養價值因搖晃而耗損;此外,雞蛋殼有很多小孔以利呼吸,如果把有氣室(圓頭)朝下放,會影響雞蛋呼吸,導置鮮度下降,要反過來,把尖頭放在下面才能保鮮。
NG保鮮 4──生食熟食混著放
江醫師保鮮建議:熟食、固體放上層,生食、流體放下層
很多人不知道冰箱中生熟食也應該分開放,因此家中冰箱內物品的擺放總像聯合國一樣熱鬧繽紛,卻不知如此已經造成污染。除了生熟食要分開,擺放位置也有訣竅。首先是固體放上層、流體放下層,以防流體滴下污染其他食材;其次則是熟食放上層、生食放下層,因為冰箱的溫度通常是上層、靠近冰箱門處溫度較高,下層、冰箱後壁較冷。這樣一來,既可避免生食的汁液往下滴而污染熟食,同時也較符合抑菌原則。
NG保鮮5--用報紙包蔬菜保鮮
江醫師保鮮建議:先包一層挖洞的塑膠袋再用報紙
許多主婦會用報紙包裹蔬菜減少蔬菜脫水,導致報紙上的油墨沾染在蔬菜上。建議若有需要,除盡量不要挑顏色鮮豔的報紙,避免油墨污染外,不妨先包上一層挖洞的塑膠袋後,再包報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