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

黃俊德和烈嶼基督教會 離島中的離島~小金門




(本文將於國度復興報刊出)

沒有大都市的光彩、繁華,也沒有忙碌的車潮、人潮;有人形容小金門是「離島中的離島」,位於金門和廈門中間的小島,全島上的人口僅有六千人左右。
黃俊德傳道,生長於嘉義市的台灣人,怎會離鄉背井來到偏遠的離島?面對僅有十多人的小教會,他如何在這小島傳福音、牧會?

戰地不再,戰地風光仍在
小金門以前是兵家必爭的要地,從明朝日寇的入侵開始,後來又有鄭成功據為反清復明的金廈基地之一。幾十年前,這裡曾經大修碉堡、遍挖坑道,即便今時前往,仍可看見到處的戰地標語;即使不再有緊張的戰地氛圍,當地也不再見因在前線而自危的阿兵哥,但仍然是軍事重地。
戰地雖已不復存在,而戰地風光仍在。隨著兩岸局勢緩和,金門的戰略地位不再,特別是一九九九年開始實施「小三通」後,淡化金門戰地色彩、加快發展觀光業已經成為金門人民的共識,戰地特色是吸引觀光客的因素之一。小金門最有名的是三堡:勇士堡、鐵漢堡、將軍堡,皆位於烈嶼島之東北方黃厝社區內,與大金門之湖下的三角堡、金城的雄獅堡、建功嶼共同守護金烈水道及水頭九宮馬頭航道的安全。它歷經大膽島戰役、九三砲戰、八二三砲戰、六一七砲戰,猛烈炮擊的烈嶼,軍事防禦和工事相當重要,沿海岸線設施有諸多堡壘、防禦工事,環繞烈嶼、守護烈嶼。

百年古厝,閩南傳統悠久

烈嶼位於金門與廈門之間,地處福建九龍江口外、廈門灣內,包括大膽、二膽、復興嶼、猛虎嶼、獅嶼等諸小島。距離大陸最近約五千公尺,在戰略位置上可說是「離島中的離島,前線中地前線」。
因有周全的保護,這裡還有具有閩南傳統建築的百年古厝,聽說也是個深具有慎終追遠的宗族的社會,各種祖制、族規仍然保存完好。因為地理位置的原故,所以從福建移民的人口佔大多數,居民的口音與福建閩南差不多,房屋建築也具有閩南悠久的傳統風味。早期遷移到此地的多為閩南商人,建築的宅院頗具老家故居的樣式,讓人有回到家鄉的感覺。
對於觀光客而言,小金門沒有什麼特別的美食,僅將當地的芋頭、花生製作成美味的桶餅、竹葉貢糖等,是遊客坐船離開前必帶的伴手禮。對於風塵僕僕的天路客而言,美食、禮物不是我的目標,最想要参觀的是當地唯一地教會~烈嶼基督教會。

烈嶼教會,歷史久牧人缺
這是全島唯一的基督教會,西元一千八百多年就有基督長老教會在島上設立佈道所傳福音,新教堂於1971年8月23日重建,教會期待建造在「已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」,位於金門鄉烈嶼鄉西路二十二號。
島上多為傳統閩南的民間宗教,還迷信白雞雞冠之血有闢除邪魔的功用,當地居民相信可鎮風,又可闢除邪魔、化解風水上的沖煞,加上早期民宅建築多,因此處處可見迎風處林立著白公雞,福音在島上很難傳揚。
雖然遠在清朝就設有佈道所,但是教會僅有十多位會友。不僅信徒少,離島的教會也鮮有牧者、傳道人願意前來長期尾身小島牧養教會,所以多年來這裡一直沒有牧人。加上教會不屬於任何宗派和聯會,是獨立基督教會,沒有其他母會和姊妹教會的支援;幸好有金門基督教會的協助,每個月有牧師前來協助主領聖餐主日,還有忠心、愛主的弟兄姊妹堅守信仰,委身擺上服事上帝,烈嶼基督教會在多年沒有牧者傳道的情況下,仍然維持有每週地主日聚會和肢體相交的禱告會和團契生活。

單身傳道,遠赴離島宣教
黃俊德傳道,生長於嘉義市的台灣人,道生神學院畢業後曾在北投某浸信會牧會多年,由於木訥安靜,加上單身未婚,牧養都市型的教會有些力不從心。後來,在史懷哲佈道團擔任台北醫學院、萬芳醫院的傳道,三年多後,他發現自己宣教異象沒有消失,於是離職起身到大陸宣教。
從事大陸宣教除了要有堅強的意志,還要有差會和教會的支持,不然無法在有限的個人資源上堅持太久。黃傳道由於沒有進入相關差會,也沒有固定教會支持,因經濟因素返台休息,在廖學組牧師的推薦下,他來到小金門烈嶼基督教會。
這裡是小三通必經之地,將來也會有許多大陸客來觀光;同樣是宣教、傳福音,牧養教會之餘,同時展開福音工作,不僅顧全小島的居民靈魂需要,也能傳福音給國內的遊客,於是他安心在這裡開始「宣教前哨事工」,他的心志是「學習和傳揚耶穌」。

3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黃俊德傳道的付出,令我感動,加油!
上帝絕對會紀念他忠心良善的好僕人

東林人

匿名 提到...

God bless you.

匿名 提到...

1980-1981年於小金門服役期間,曾在烈嶼教會聚會一段時間,相當懷念!黃俊德傳道還在烈嶼教會服事嗎?